本文转自:人民网-湖南频道
“我家门口的这口塘,之前就是因为多年未清理,水质不好,而且蓄水困难。”浏阳市永安镇西湖潭村村民潘小林站在自家山塘前,满心欢喜地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面貌,“现在的水体水质就明显得到了极大改善,周边环境也变得自然和谐,原来的‘臭水塘’都成为了我们组上的一道风景线了。”
长期以来,由于山塘水体疏于管理,加之水系不通、乱占乱排、投肥养鱼,导致水质退化、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层出不穷,成为“碟子塘”“漏水塘”的山塘已然成为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隐患。
为解决这一问题,永安镇以创建“一乡一亮点”为契机,坚持党建引领,持续开展山塘连片清淤整治,着力改善水体水质和蓄水能力,致力打通护水治水最后一公里。
聚力改善村级水系“微生态”
为了把好质量、抓好进度,永安镇坚持一水一案,突出问题导向,根据不同情况对水库、山塘、沟渠等存在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方案,确保治理有效。“针对水库治理我们主要采用清理底泥抛撒石灰的方式,大型山塘的话便是在引水口加建小型沉淀池和清淤,如果是沟渠则是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及农户改厕为主。”永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“大水”得到整治,“小水”同样不能落下。为结合“清洁家庭”和“美丽庭院”评比,永安镇还坚持一户一策,针对28个屋场共1200余户,常态推动群众主动参与农村“黑灰分离”,以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成果为落脚点,引导群众对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及水系进行净化和美化。
“整治开展后,水质变好了,岸上的植被变多了,吹着晚风在河畔塘边散散步,别提多舒服了。”近日,回家探亲的于先生用手机记录着整洁美观的山塘新貌。这是永安镇精心实施水岸共治的成果,也是“水流畅通、水田一体、村水相依、人水相亲”幸福愿景的呈现,实现了村庄颜值、山塘水质同提升,小微水体“蝶变”为小微景观。
全力构建长治久清“新模式”
护水之路,“净”无止境。为了更好明确职责分级管,永安镇依据塘堰蓄水量、沟渠流水量、河道径流量,明确小微水体“一长两员”并进行公示,建立起村、组、个人三级管护机制。西湖潭村支村委潘立负责了几处村级重要水体,表示道:“蓄水量大的塘堰和支流由村级负责管护,沟渠公共部分由组级负责,群众个人负责自己房前屋后沟渠的管护,职责明晰,确保管理不缺位。”
新机制焕发新活力,永安镇还鼓励各村采取租赁、承包等方式,适当放活河塘水体的经营权,与经营者签订管护合同,由经营者对塘堰及周边环境进行日常管护,逐步建立责、权、利统一的管护新机制。
“捞刀河是我们永安人的母亲河,看到她干净整洁、缓缓流淌的样子,我心里头觉得很踏实!”河小青志愿者罗文杰在捞刀河永安段的胜利坝水闸上,用工具打捞着落在河面上的树叶枯枝。
作为河长的助手和落实河长制工作的参与者、支持者、监督者,河小青志愿者们在永安镇团委的组织下,利用“国庆”“世界环境日”等重要时间节点,围绕垃圾清理、文明劝导、环境美化等开展集中性的巡河净滩活动。同时还支持和引导广大青少年开展日常性的巡河护河,利用上下学、上下班和出门游玩等时间,开展“随手拍、随手捡、随手护”等“微行动”,美化河库生态环境。
“强化人员配置,确保河道保洁全面覆盖;强化技术支撑,确保河道巡查全时监管;强化源头治理,确保河道水质全线达标;强化社会参与,确保河道管护全域共治;强化经费保障,确保河道治理全力以赴。”下一步,永安镇将扎实做到“五强化五保障”,为全市河湖生态环境稳定向好贡献永安力量。(刘迪曦)
版权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